游戏人生的探索者——想要创造有趣的游戏世界
2024年12月8日 大理,海房子
访谈人:小张:大学毕业生,喜欢有趣的游戏,即将从事游戏策划职业
如何联系她:[email protected]
🔵 青阳:
我想请你介绍一下个人背景。
🟠 小张:
我正在gap年,处于本科毕业到研究生入学之间的阶段,将来想去读游戏行业相关的研究生。我很喜欢各种有趣的游戏,将来打算从事游戏设计的职业。
🔵 青阳:
你最开始产生从事游戏行业的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
🟠 小张:
上高中的时候。
🔵 青阳:
那你高中填写志愿专业的时候,填写的什么呢?
🟠 小张:
我报的中文系,因为我对编导感兴趣。
但是我并没有考上中文系。
最终进入了计算机专业,然后就觉得可以去做游戏。
🔵 青阳:
如果你现在选择游戏行业的话,你会觉得它为什么会打动你呢?
🟠 小张:
我比较喜欢设定规则,我喜欢看到别人按照我设计的规则去做各种尝试,体验不同的感受。
但在现实中,如果你想去设定规则,基本没有人会听你的。
我享受这种制定体系化规则的感觉。
🔵 青阳:
那一个好的游戏,它应该是什么样呢?
🟠 小张:
并不是说商业游戏一定不好,但是好的游戏应该是与人的核心本能或情感相关联的。
🔵 青阳:
能否列举一个你欣赏的游戏呢?
🟠 小张:
这个游戏的特点是里面的每一个NPC都有自己的存在,你可以选择与它互动或不互动。
每个角色的性格都是立体的。
游戏开始时,有一个洋娃娃在地下室对你特别友好。
但当你想离开这里的时候,那个洋娃娃会阻止你,甚至想要攻击你,因为她不想让你离开,她非常喜欢主角。
但当你真正选择离开后,她却放弃了攻击。
还有很多细节,比如在此之前,你给她打电话时她总是会接,但当你决定离开之后,她就再也不接你的电话了。
这种设计非常有意思。
🔵 青阳:
感觉很有创意。
你比较喜欢这种有创意有深度的游戏,是吗?
🟠 小张:
是的,不限于某种特定形式,但我确实对这类游戏很感兴趣。
🔵 青阳:
你认为故事情节对游戏很重要吗?
🟠 小张:
不是所有游戏都需要故事情节,比如小丑牌或恶魔轮盘赌,它们没有什么故事,但也都是好游戏。
所以没有一个决定性的标准来判断什么是好游戏,什么是不好的游戏。
🔵 青阳:
假如你将来从事游戏行业,你觉得未来十年,你在游戏行业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或机遇是什么?
🟠 小张:
挑战方面,我难以长时间做自己不想做的工作。
这会让我感到烦躁和无聊。
所以如果要做游戏开发,并不一定要进入行业内的公司,因为上班永远只是一种赚钱方式,而且你越是上班,就越难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但我也需要上班来维持生计。
如果我上班了,时间就会被用来做别人安排的事情,而没有时间去开发自己想做的项目。
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的循环。
机遇方面,上班可以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。
大家都喜欢这个行业,可能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,然后一起合作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。
🔵 青阳:
那你心目中,理想的工作状态应该是什么样呢?
🟠 小张:
理想的工作状态应该是在一个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环境中,薪资方面只要够基本生活就可以。
我希望能参与我欣赏的公司项目,无论是做开发还是策划,能享受与团队合作的过程。
同时,我希望在团队中有一定的发言权,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完成分配的任务。
🔵 青阳:
你希望参与好的项目,在良好的公司氛围和合作环境中工作。
🟠 小张:
对,公司赚不赚钱或给我开多少薪水其实都无所谓,但我不能觉得这个项目质量很差却还要继续做。
🔵 青阳:
也就是说你更想从事自己感兴趣的项目,无论是公司工作还是个人项目。
🟠 小张:
是的,而且我希望工作不会占用太多个人时间。
如果下班已经8、9点了,那就没意思了,我需要保留一些时间做自己的事情。
🔵 青阳:
你认为游戏设计和其他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,还是说工作本身带来的价值比生活更重要?
🟠 小张:
我认为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并不明显。
即使没有工作,我可能也会想做这些与游戏相关的事情,它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。
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爱好变成工作,那无疑是最理想的状态。
🔵 青阳:
你认为将来想从事的工作符合你的价值观和人生规划吗?
🟠 小张:
我的价值观其实不是很固定,我不是一个非常坚持正义或不正义的人,更像是一个混沌中立的人。
如果让我设计一个引导玩家付费的机制,只要我觉得这个机制有趣,我仍然会认为这是个好项目。
你的问题是什么来着?
🔵 青阳:
我是问你将来想从事的工作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和人生观?
🟠 小张:
我觉得能有一些作品被大家认可,就已经很满足了。
我并不太在意金钱或名声这些外在因素。
🔵 青阳:
你之前提到希望工作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,更倾向于相互合作、友好且有共同目标的工作氛围。
🟠 小张:
对,我比较喜欢平等的关系。
希望大家像朋友一样,一起完成同一个项目。
我一直在寻找这种工作氛围,特别希望能加入一个正在做事情的小团队,项目类型不限。
我很享受这种氛围,但目前还没有找到这样的工作状态。
🔵 青阳:
你在寻找合适的工作和工作节奏。
面对工作压力,你认为压力是负面的,还是适当的压力有益处?
🟠 小张:
这取决于压力的来源。
如果压力来自技术问题或实现某些效果的难度,那可能是好事。
因为通过钻研解决这些问题,我能获得成长和收获。
但如果压力来自老板过度施压,比如设定严苛的时间限制或不合理的KPI指标,那就失去了意义。
🔵 青阳:
在你的理念中,你想设计的游戏能给社会或世界带来什么价值?
🟠 小张:
我创作的作品可能在普世价值上没有特别重大的意义,但它提供了一种体验。
就像读一本书后获得了新的视角,或通过他人的眼睛看到了不同的世界。
对玩家来说,这是对他们人生体验的一种拓展。
如果他们能获得新奇的体验或在游戏机制中找到快乐,我认为这就足够了,这已经是很好的成果。
🔵 青阳:
你现在处于gap年阶段,将来要读研究生,本质上也是刚从大学毕业,面临很多可能性但也有很多不确定性。
你如何定义和描述自己现在的这种状态?
🟠 小张:
确实是非常迷茫的状态。
我时常变换想法,一会儿想做这个,一会儿想做那个,有时甚至想暂时放下游戏去尝试其他事情。
我处于一个探索阶段,想了解社会的结构和运作方式。
比如,我看到有人认识很多人并能组织活动,我就会好奇他是如何建立这些人脉和组织能力的。
这个世界没有说明书告诉你如何一步步实现目标,我只能通过自己的观察逐渐构建对社会的理解。
当我接触到新事物时,我的观点也会随之改变。
比如最近了解到一些关于WEB3的内容,看到了不同的可能性,觉得很有意思。
我一直在不断地观察和学习。
🔵 青阳:
你现在既迷茫又好奇,在不断观察和了解世界,同时也在适应和调整自己。
🟠 小张:
对,这个阶段可能是不求回报的。
我只是希望能看到更多我不知道的事情。
🔵 青阳:
在你过去的人生中,有没有什么特别影响你的人生观和工作观,将你带到现在这个阶段的事件或经历?
🟠 小张:
确实有这样的经历,我的变化很大。
以前我是一个非常有竞争意识的人,喜欢竞争和拼搏,觉得这很有意义。
但在大四前,我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精神低潮,是那种病理性的状态,需要吃药控制情绪。
那段经历让我重新思考我做这些事情的目的,之后我的态度变得更加佛系,不再那么在意外在的成就。
当你发现自己拼命竞争,耗费巨大精力获得某些成就后,前方还有无穷无尽的挑战,因为总有更高的山峰,更强的对手。
而在这种竞争中,你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东西,而这些东西可能再也找不回来了。
这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。
🔵 青阳:
你开始怀疑这个竞争过程本身的意义。
🟠 小张:
是的,比如我的同学毕业时很想进大厂,追求高薪。
以前的我可能也会这样做,但现在我会质疑:为什么要这样?
这样做有什么意义?
这是一种虚无主义的思考。
你开始质疑社会的主流体系。
就是那条人人都在走的道路:下一步该做什么?再下一步又该做什么?
🔵 青阳:
你如何看待那些毕业后进入大厂,融入社会主流体系,沿着传统路径前进的人?
🟠 小张:
我认为不能简单评判这条路是好是坏,适合与否取决于个人状态。
这条路可能曾经适合我,但在我经历变化后可能就不再适合了。
那些人的状态可能与我之前相似,或者他们有更成熟的思考。
他们肯定不是盲目选择,而是做出了对自己最优的决定,大概率会获得普遍意义上的成功。
他们的努力会得到相应的回报。
这条路走的人越多,就证明它越可行,风险越小,这是无可厚非的。
归根结底,这些都是个人选择的问题。
🔵 青阳:
每个人都是独特的,因此每个人的需求也各不相同。
但社会却要求人们扮演某种角色,像螺丝钉或模块一样,每天做固定的事情,输出固定的价值,才能获得回报和地位。
你如何看待这种个人独特性与社会标准化要求之间的冲突与协调?
🟠 小张:
这本质上是一个风险与回报的问题。
有趣的是,世界上获得最大回报的往往不是循规蹈矩的人,而是那些敢于冒险的人。
他们尝试新事物,失败概率很高,但一旦成功就会获得巨大回报。
他们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,尝试有风险的创新,虽然可能成功,但更大可能是失败。
这就是付出与回报的比例关系,像一条渐变的光谱。
如果选择中间路线,风险较小,责任也较少。
即使项目失败,你仍能拿到固定工资。
但相应地,你获得的回报也是固定和有限的。
🔵 青阳:
也就是说,有时候承担更大风险、展现更多创意的人,虽然成功率不高,但一旦成功就会有更大回报。
🟠 小张:
成功率确实不高,因为很多人自认为有创意,但实际上并不出众。
这个世界上真正优秀的人毕竟是少数,在80亿人口中。
如果你的想法真的很好,可能已经有无数人尝试过了。
这就像买彩票一样,创新必然伴随风险。
🔵 青阳:
除了游戏相关的兴趣,你还有什么其他爱好吗?
这些爱好对你的生活、职业选择或创造力有什么影响?
🟠 小张:
我喜欢拼图。
当我经历焦虑症最严重的时候,拼图是唯一能让我平静下来的活动,所以我做了大量拼图。
不过这对我的职业影响不大,它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抚工具。
我也喜欢看电影,纯粹出于兴趣,这可能对游戏设计有些启发,也可能没有直接关联。
🔵 青阳:
假如现在有一个18岁的年轻人,他想选择计算机专业,对未来感到迷茫,也对游戏感兴趣,你会给他什么建议?
🟠 小张:
我建议他首先要明确自己想学什么、想做什么,然后根据目标倒推需要掌握的技能,就像构建技术栈一样。
比如他想去大厂还是做独立游戏?
想用什么引擎开发?
对什么类型的游戏感兴趣?
然后根据这些目标确定需要学习的内容,有针对性地学习。
千万不要被学校的培养体系局限,因为那些课程90%可能对实际工作没有直接帮助。
🔵 青阳:
你认为学校的培养体系过于学术化和研究导向。
但如果这个18岁的年轻人对游戏行业了解不深,只是有兴趣,对行业环境、所需技术和具体工作内容不太清楚,你觉得他应该怎么做?
🟠 小张:
他应该先上网查资料,现在网上有丰富的游戏行业信息。
然后可以尝试找一些实习机会,虽然实习生可能不会参与核心工作。
虽然我在这方面经验不多,但我认为实习很有必要。
通过实习,他可以了解这个行业的内部运作,发现自己对哪个部门最感兴趣。
如果发现自己对这个行业没有兴趣,也可以及早转向其他方向。
尽早实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通过观察了解行业实际情况,看看是否真的感兴趣。
🔵 青阳:
我们来聊一些有趣的话题。
如果你是一个游戏角色,在一款游戏中,你希望拥有什么样的能力?
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游戏?
🟠 小张:
我想象中的场景是这样的:
一个玩家听说要去挑战一个巨大的boss,于是开始认真准备。
他要走很远的路,不断磨练技能,购买各种装备,为打败这个boss做充分准备。
当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见到boss时,那个boss就是我。
我会静静地坐在那里,玩家可能会感到恐惧,准备好一切来战斗。
但当他靠近时,我会友好地拥抱他,抚摸他的头,说很高兴他能来找我。
这会让他所有的准备都显得多余,让他既惊讶又松了一口气。
我不确定这算什么类型的角色。
🔵 青阳:
听起来很有创意。
🟠 小张:
我会背对着坐在那里,等他靠近时转身打招呼。
我想和玩家聊天,问各种问题。
玩家可能会既恼火又松了一口气,这种矛盾的感受很有意思。
🔵 青阳:
你有没有玩过能带给你强烈情绪体验的游戏?
有让你特别感动、开心或生气的游戏吗?
🟠 小张:
让我生气的是那些魂系游戏,我觉得那简直是折磨。
因为一旦失败就要全部重来,非常打击人。
而且我特别不喜欢那种巨大吓人的boss,那种体型是你十倍大的怪物挡在你面前,会让我做噩梦。
🟠 小张:
我比较喜欢的是《奇异人生》,虽然我了解的不是很多。
这个游戏最打动我的是每次做选择时的犹豫感,因为选择就像游戏的分支点,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。
即使你能回溯过去改变选择,也会产生蝴蝶效应,有些事情是不可逆的。
我玩到后面情绪非常激动,甚至哭了出来。
后来在学校上英语课时,我提到这个游戏,讲着讲着又哭了,那种感动真的很深刻。
🔵 青阳:
游戏给你带来了强烈的情感体验。
🟠 小张:
是的,无论游戏形式如何,最能打动人的还是那些真挚的情感元素。
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。
这些情感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共通点,无论是电影、书籍、摄影还是绘画作品。
🔵 青阳:
就像优秀的电影一样,好的游戏不仅仅是娱乐,还能带给人情绪和情感上的共鸣。
🟠 小张:
情绪体验不一定非要是感人的,有趣的体验也很好。
但能够真正感动人的作品,一定包含了某种关系或羁绊,或者展现了现实中难以见到的纯粹情感。
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往往带有负担,可能是功利的或有所防备的,但在艺术作品中,我们能看到一些理想化的、纯粹的情感表达。
这种真挚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是比较罕见的。
🔵 青阳:
如果有一天你不从事游戏行业,你会选择做什么?
🟠 小张:
如果不做游戏,我可能会去剧组工作,做一名普通工作人员。
帮忙制作道具、搬运设备等等,虽然是做杂活,但能看到电影或电视剧的拍摄过程,我觉得很有意思。
做个普通工作人员也挺好,能接触到很多有趣的创作过程。
在冬月的洱海边,阳光照耀着海房子前的草坪,从苍山来的风呼呼的吹过。
自由、阳光、风的冬日,满怀着对未来的期望与忐忑~
图片